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
教师平台
——找到学习的好感觉
考试,对每一位同学来说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,对此许多同学充满了紧张和焦虑。经过史上最漫长的寒假,高一二同学即将复学面对第一次摸底考试;高三同学复学不久,正在经历密集的两三天一考。同学们即使考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,可能仍然会对考试结果充满遗憾,那么,考完之后考成怎样你就满意了呢?
01
成绩达到多少分?
02
排名上升多少名?
03
超过了某某某?
下面,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:
某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小王同学,每次期末考试都稳居班里倒数第一,妈妈给他提出目标:下次考试只要你考到班里倒数第二就可以了。小王想了想也认为目标不太高,就信心满满的答应了。接下来他真的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去学习,但考完之后还是倒数第一,他绝望的对妈妈说:不是我不进步,是大家都在努力呀!其实即使是一个好学生,处在一个优秀的班级里,想超过别人真的是太难了,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。
那怎么让自己找到考试后的良好感觉呢?下面我来告诉同学们一个新标准:
把卷子上所有会做的题都做完了,并且做对了,你就可以对自己的这次考试成绩满意了。
这个标准里面含有两个要求:
第一点,你要把握好考试的节奏,合理安排每个题目的做题时间,使卷子上所有会做的题都必须做完。如果节奏把握不好,可能后面还有会做的题,但没有时间做,这就遗憾了。
第二点,所有自己会做的一定要认认真真保证做对,应该拿到的分数一分不丢,这就可以了。
在这里,常常会有一个误区:考试遇到“不会”的是不能原谅的,而“粗心”是可以原谅的。很多人认为“不会”是因为笨,而粗心是小毛病,以后注意就可以了。其实,正好相反,“不会”是可以原谅的。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,知识难度的增加,遇到不会的概率会非常大,有不会的题很正常。套用一下雨果的那个名言来说: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宽广的是每次考试的范围。所以,那么浩瀚的考试范围,那么多题目,遇到不会的很正常,是可以原谅的,但“粗心”是不能原谅的,因为这是你有能力做对的,本来能够拿到的分你却没有拿到。
下面,我们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看这个问题:
你可以算一算每次考试因为粗心丢的分加起来一共有多少,就会明白自己的提升空间有多大了。一些同学考试时常常把精力都放在了不会的题上,但实际上你能不能把会做的题都拿上分呢?如果会做的题都拿上分了,你的成绩就会有很大提升。
所谓的粗心,其实还是学的不扎实,知识点掌握不到位,做题数量不够、不熟练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,所以,考试时把精力放在这些努力之后,可以见效的方面,比放在那些压根就不会的题目上要有用的多。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。
把卷子上所有会做的题都一分不丢的做对,其实就是拥有了考试的确定性。很多同学为什么考试前紧张焦虑?就是因为不确定性太多。比如:考试的题目简单还是难?这些你控制不了;考试的内容有没有正好复习?这些你不能知道。考试的时候会不会有突发状况?你也把握不住。就是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,无法预知,使得同学们特别紧张、焦虑。相反如果考前,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:只要我会做的都做对并且答完,那么考试的确定性就增加了许多,带着这种增加的确定性,你就会心态平稳,更容易取得良好成绩。
同学们,把会做的认真做完并且做对,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成绩的问题,坚持下去,你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,每次考试都会少留遗憾,甚至不留遗憾。
其实,不仅仅是考试,在整个人生中,把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,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做好,你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把握,你就拥有了幸福的感觉。
同学们,认真是一种态度,一种能力,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拒绝粗心,认真做事,认真做人,不留后悔,不留遗憾,让我们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阳光绚烂!
撰稿/刘哲
审核/王淑燕
上传/张敏
注:本文主要内容摘自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教研室刘春建老师的讲座《全球十大网赌靠谱平台》。刘春建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内蒙古自治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。
----刘哲
- 上一页
- 1
- 下一页
- GO
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