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
教师平台
王爱
3月22日参加了我校组织的高一物理学科五校赛课,这次赛课的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的《全球十大网赌靠谱平台网站》,每次比赛都是提升团队综合实力的一次历练,高一物理组积极参与,研读课标和教材,对照高频考点,落实高考要求,充分备课。一节有深度的课堂需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梳理课本例题,练习题以及参考资料的习题,知识点上,只有这样才能提炼高质量的教学任务,建立高质量的思维体系,我们最终确定三个教学任务:理解冲量的概念并会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;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,并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;初步理解应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的方法。
本节课的深度教学体现在以下几点:
一.确定本节课的思维深度在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,做到首尾呼应。开篇设计一个“这样买米亏了吗?”的大问题留下伏笔,然后学以致用,在课堂结束的时候,再对该问题进行剖析,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。课堂最后,播放了让本班学生提前录制的视频 ----“利用电子秤和饮水机,称量100克水”,展示实验误差之小,可以忽略,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,增强了结果记忆,对学生课下进行再思考留足了思维空间。
二.常规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,也要体现思维深度。教师跳进题海,学生才能走出题海。那么总结概括能力的提升应先从教师开始。这一节充分发挥动量定理一节实例丰富的特点,在新授课上展示大量实例,分别以图片,视频,文字,实验等多种方式出现,可以增加学生感性知识的同时,提高学习兴趣,在思维深度上,强调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和动量定理的变形,增强学生规范分类并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,从而达到多角度分析动量定理表达式的能力。最终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推理能力。
三.在课堂实验的选择上,主动放弃思维层次较低的模拟蹦极的缓冲实验,我们从引入新课视频开始,就关注对比“缓冲现象”和“较大冲击力”,再到规律总结的对比,最后到学生参与实验的对比,可以说,让学生能够用物理的语言解释“缓冲现象”和“较大冲击力”能在课堂上顺利完成。后来的“瓦碎蛋全”实验,一个实验,两个效果,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。
四.增加思维深度,有时候也伴随着思维的广度。为了应对流体问题产生的新情境,新问题,我们把流体问题作为任务三重点突破。水刀视频增加了学生的科技刺激,里面透漏的数据很容易成为原创试题的素材,所以直接编写例题让学生利用规律求解水速。这个过程体现试题来源,使学生学会带着思考去读书学习。也能培养学生喜欢看科技视频的兴趣,增加知识的广度的同时增加深度。
当然,通过五校同课异构,我们也学习了很多,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。深刻体会到教学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障碍点,设问语言需要精炼准确,调动课堂气氛需要鼓励性语言的辅助,课堂实验的选择有时也要关注趣味性这种更高级的要求。
审核/王淑燕
上传/张敏
- 上一页
- 1
- 下一页
- GO
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