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
教师平台
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“爱耳日”,也是世界“爱耳日”。
耳朵就像眼睛一样,是我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手段。我国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“科学爱耳护耳,实现主动健康”。
首先,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耳鸣,耳鸣的症状及治疗。
耳鸣是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,耳内或颅内产生嗡嗡、嘶鸣等不成形的异常声幻觉。这种声音感觉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,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。
耳鸣有哪些症状?
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。音质多样,常为蝉鸣声、嗡嗡声、咔嗒声、搏动声,或者其他噪声。可能出现下列伴随症状:听力减退、耳胀闷、眩晕、抑郁等精神症状。
耳鸣如何治疗?
耳鸣病因明确后,应当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,避免因为耳鸣带来更多的痛苦。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内耳微循环的药物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、降低血液黏度和抗凝药物、神经营养药物等。
如何安全用耳,保护听力呢?平时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让我们重视听力,爱护耳朵!
我们可以这样
1.避免长时间噪声环境
避免到太嘈杂的地方,在高噪声环境下,要配戴适当的防护耳塞。
2.避免掏耳朵
耳道耵聍不需特别清理,少量的耵聍会随着运动时的振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。大块硬结的耵聍,则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。避免经常用耳勺、火柴棒掏耳朵,容易碰伤耳道,引起感染、发炎。
3.及时就医
耳朵发炎或者听力下降时,要及时看医生,不可以忽视。
我们不要这样做
4.洗头、洗澡时水流入耳内
因耳内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容易引起外耳炎。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,水入耳内易引起中耳炎复发。
5.戒除常掏耳朵的习惯
掏耳不慎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,有时还会并发感染,使听力下降。
6.持续在噪声及高强音现场
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,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影响。
7.远离耳毒性药物
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,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。
最后,希望我们全体师生和家长通过了解听力健康知识,养成科学用耳行为,在家庭、公共场所等自觉减少噪声排放,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;主动预防噪声污染、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对听力造成伤害;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,发现听力异常时,主动就医接受听力医学诊断,并积极配合规范治疗和康复;树立耳聋防治理念和信心,努力成为听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撰稿/供图/殷亚静
审核/王淑艳
上传/张敏
- 上一页
- 1
- 下一页
- GO
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